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土地退化、资源匮乏等一系列全球变化问题正在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形成严峻挑战。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空间对地观测技术是一种关键技术手段。而我国目前尚无运行的专门针对全球变化研究的科学卫星。 gjV卫客在线-亚洲卫星电视卫星参数-中文寻星参数网站
gjV卫客在线-亚洲卫星电视卫星参数-中文寻星参数网站
13日至16日在京召开的第9届亚太遥感国际会议上,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郭华东院士提出了由6颗卫星组成的全球变化系列科学卫星和建立月基对地观测平台的构想,其中6颗卫星包括大气碳卫星、森林生物量卫星、夜间光卫星、气溶胶卫星、冰川卫星、海洋盐度卫星。gjV卫客在线-亚洲卫星电视卫星参数-中文寻星参数网站
据介绍,目前全世界已发射对地观测卫星200余颗,其中全球变化科学卫星约25颗,在轨运行的约13颗。随着研究深入,美国、日本等正在规划新的全球变化科学卫星计划。据统计,至2030年全球将发射近30颗全球变化科学卫星。gjV卫客在线-亚洲卫星电视卫星参数-中文寻星参数网站
我国近年来发射了系列对地观测卫星,基本建成了相对稳定的对地观测体系,但目前还没有运行中的面向全球变化研究的科学卫星,在全球变化研究和应用中受到很大制约。gjV卫客在线-亚洲卫星电视卫星参数-中文寻星参数网站
“全球变化具有大尺度、长周期的时空演变特点,空间对地观测技术为全球变化现象精细观测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技术手段。”郭华东说,“由这6颗组成的全球变化系列科学卫星主要考虑了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碳循环、水循环、能量循环等的空间观测需求,同时与国际一些全球变化科学卫星有很强的互补性。”gjV卫客在线-亚洲卫星电视卫星参数-中文寻星参数网站
据介绍,大气碳卫星和气溶胶卫星对研究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森林生物量卫星可以研究陆地森林碳源碳汇的规律;夜间光卫星将用来研究全球或区域尺度的城市土地覆盖、人口估算、经济活动等城市化关键要素;冰川卫星将用于冰川面积、体积变化和冰川运动速度探测等方面;海洋盐度卫星将用于研究海洋环境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全球变化月基观测系统则希望利用月球作为对地观测平台,对全球尺度的科学现象进行研究。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提示:使用“←”和“→”按键可实现快速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