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立即启动Ⅱ级应急响应机制,紧急调动资源三号和高分一号等多颗卫星,安排多次连续观测,并开通了卫星数据应急共享通道。其实,除了服务震后救援工作,在地震的监测、预报中,卫星也能有所作为。 pmK卫客在线-亚洲卫星电视卫星参数-中文寻星参数网站
苏联先行一步 发现震前电磁异常pmK卫客在线-亚洲卫星电视卫星参数-中文寻星参数网站
pmK卫客在线-亚洲卫星电视卫星参数-中文寻星参数网站
多数大地震发生前,震中及其邻区的电磁波会出现异常。据此,许多国家开展了地震电磁卫星的探索研究,以期将其作为监测地震灾害的手段之一。pmK卫客在线-亚洲卫星电视卫星参数-中文寻星参数网站
pmK卫客在线-亚洲卫星电视卫星参数-中文寻星参数网站
早在1964年,苏联科学家在分析该国发射的Aloute卫星观测资料时,就发现了卫星电磁观测在强地震前的异常现象,这一现象被随后发射的多颗卫星反复观测到。地下核试验产生的强震同样会引起电磁异常,苏联为了监测有关国家地下核试验的情况,在冷战时期发射了多颗专门监测电磁异常的卫星。pmK卫客在线-亚洲卫星电视卫星参数-中文寻星参数网站
pmK卫客在线-亚洲卫星电视卫星参数-中文寻星参数网站
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科学家们提出建立地震前兆全球监测卫星系统的设想。该系统的目标是对特定地区上空的电磁波、电离层等离子体特征等长期监测,在震前2~48小时做出预报。按照他们的设想,这一系统由20颗微型中低轨道卫星、地面接收网络和地面飞行控制中心组成。地面接收系统将信息传递到地震预测中心,中心再将地震卫星信息与地面传统地震监测得到的信息相结合进行地震预测。pmK卫客在线-亚洲卫星电视卫星参数-中文寻星参数网站
pmK卫客在线-亚洲卫星电视卫星参数-中文寻星参数网站
然而,由于苏联的解体和俄罗斯经济实力的下降等原因,该系统建立进程缓慢。俄罗斯先后于1999年、2001年、2006年发射了3颗卫星,用来探测与地震有关的电离层变化信息,探索地震预报信息和预报技术,研究与地震、火山和其他大规模的自然灾害有关的电离层、电磁和等离子体变化等前兆。pmK卫客在线-亚洲卫星电视卫星参数-中文寻星参数网站
俄罗斯2001年发射的地震卫星:pmK卫客在线-亚洲卫星电视卫星参数-中文寻星参数网站
pmK卫客在线-亚洲卫星电视卫星参数-中文寻星参数网站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提示:使用“←”和“→”按键可实现快速翻页]